艾姆斯小屋
HOME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中國互聯網現狀的諷刺漫畫,兩個人站在數字「6」或「9」的兩端,一個人說這是「6」,另一個人說這是「9」。這是理解上的互聯網上會吵架的根本原因,兩個人站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同一個問題,自然會有分歧。但本質上來說,大家還是圍繞著「6」和「9」來討論的。當如今的中國互聯網不同,兩個人依舊站在這個數字的兩端,一個人篤定說這是「3」,另一邊說「你是SB」。別說,雖然言簡意賅感覺沒有表達什麽含義,但是好像完整地詮釋了什麽是簡體中文互聯網。
這兩年,網上開始出現一些所謂「大局觀」的言論,即把爭論的焦點又放回到所謂的「大局觀」之下,去討論一些事情的應當和可以。比如此前一堆人在討論「疫情反復上海為什麽不封城」,結果沒過多久這些大局觀邏輯就被打臉,沒想到上海還是決定要分區進行「封城」管理。當然了,最終解釋權還是在這些大局觀言論者的頭上,因為上海不是一口氣封鎖,所以這種分區封鎖本身也是一種大局觀的體現,所以到頭來還是大局觀贏了。
我並不是一個會畫漫畫的人,但是要諷刺起人來還是有點能力,如果我要為「大局觀」畫上衣服諷刺漫畫,那就得以「艾姆斯小屋」作為靈感,在一個視覺誤差的小屋里面,站在右邊的人明顯高於站在左邊的人,那結論就是右邊的人更大——而大局觀就是「艾姆斯小屋」呈現的方式,明明是一個畸形的房屋結構,但由於視覺誤差,導致人們看到了完全不同大小的兩個人。錯的並不是艾姆斯小屋的結構,而是它造成的視覺誤差,才是簡體中文網絡環境里那些「大局觀」之所以離譜的根本原因。
最近和很多人都莫名其妙地討論起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那套奇怪的邏輯——如果你小時候也一直有一個被比較著長大的「別人家的孩子」,那這種感受就會更加明顯。「別人家的孩子」要是做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那被數落的一定是你;如果你和「別人家的孩子」都同時做了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做得更好,被作為反面教育的還是你;如果你和「別人家的孩子」都同時做了不太好的事情,但如果「別人家的孩子」闖的禍更小一點,那被處罰的還是你。如果你什麽都沒做,但是「別人家的孩子」把事情搞砸了,那他是值得被原諒的,因為他敢於嘗試,而你整天無所事事;只有一種情況,「別人家的孩子」搞砸了一件事情,而你做了一件不錯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沒有人會再來評價你和「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你們兩個已經不在一個空間里面做對比了。而前面所有的落腳點都會是教育你的情況,就像是兩個站在艾姆斯小屋里的人一樣,只要把一個人放在看上去更大的位置,你就只能在最小的位置成為被對比、被數落和被責難的對象。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大局觀,你做的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你做的錯的就一定是錯的。
長時間以來我都被人詬病,總是提出問題又不提出解決辦法,比如我總是說穿很多家庭教育中的問題所在,至於解決辦法,我常常都是總結一句「就這樣吧還能咋地」。並不是我不想總結,而是真的總結了也沒有任何作用。就跟「艾姆斯小屋」一樣,保持在一個造成視覺誤差的視角去看它,無論放進去多少人,多少的實驗對象,產出來的結果都是左邊小右邊大,沒人會懷疑自己的大腦欺騙了自己,更不會承認自己認知上又不得不要重新修正的錯誤。但如果把一個人放到動態的場景里去看「艾姆斯小屋」一切都解決了——那處於家庭教育漩渦之中的,到底是旁觀者更清楚,還是那些當局者更迷,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太必要的討論。就連身處「艾姆斯小屋」的人,都懶得再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怎麽還可能聽一個局外人告訴他看到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所以啊,那些「大局觀」你聽著就行,沒有必要糾正他們覺得眼見為實的事實。
當然了,在「6」與「9」的討論之中,還有一群可愛的,且無害的存在,就是無論從那個角度去看,都能從「6」跟「9」中間看出那些情色意味的人,這樣的人反而應該珍惜,因為畢竟他們是看見了所有角度的人,甚至還聯想到了不堪入目又情理之中的場景。
Powered by 大同 , All Rights Reserved